《求救!孩子總是為了買玩具而哭鬧,怎麼辦?》
 
 
 
孩子總是為了買玩具而哭鬧的各種狀況,是否讓爸爸媽媽們束手無策,快抓狂了呢?
 
面對各式各樣充滿新奇創意與啟發孩子創造力的玩具,到底哪一種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呢?「玩具」是孩子成長摸索期當中最重要的感官體驗學習,我們不能輕易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養份、探索不完的智慧寶藏。孩子正努力地在玩玩具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學習著,也讓父母享受到孩子一點一點進步的感動,還能為日後的學習技巧加分。
 
 
不過,你是不是也察覺到每次買玩具回家後,就發現孩子似乎不太感興趣,甚至沒多久已孤單地躺在櫃子裡的某個角落開始染灰塵。我們總說孩子不懂事,在外總是哭鬧著要買玩具,其實回過頭來想想我們不也一樣嗎?只是大部份的大人們能控管自己的慾望與情緒而做出正確的購買原則,而孩子仍需要學習如何分辨「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
 
 
大家對於「週年慶、智慧型3C產品」的開賣盛況一定不陌生吧!那人滿為患的排隊人潮以超緩慢的速度前進,最後終於購得「想要」物品的喜悅,那種滿足真的不言而喻啊!如果我說那些都不一定是「必需品」,相信大家一定可以認同。那麼為何不能同理孩子也想要的心情呢?
 
 
 
 有好幾次與長輩、朋友們出遊時,棉花糖除了偶爾的小固執會讓媽咪費點心思外, 其它時候他的貼心總是能收服不少人的心,不過最常被讚揚的事蹟通常是『他好乖喔!都不會吵著要買玩具』、『妳怎麼教的啊?要買給他,還被他拒絕』...等。
 
 
『玩具先看看就好,不一定需要而且家裡已經有好多了呀!』這是年僅3歲的棉花糖告訴大人們的話,的確嚇壞不少人。棉花糖能有這樣的思考模式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必須了解孩子成長中各階段的心理發展,才能同理他的想法,也更能從中培養良好的辨別行為與反省能力。
 
 
 
如何讓孩子理性思考,不再為了買玩具而哭鬧呢?我們必須陪著孩子從小開始慢慢練習與培養能力,以下是棉花糖成長過程中,媽咪所累積的寶貴實戰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  練習與人、事、物有意識的道別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表達能力只有喜、怒、哀、樂這4個出口,如何帶寶寶認識離別的感受呢?我們可以帶著他跟所有人事物在離開時道別,在家或是在外面時應隨時留意寶寶專注的事物是什麼?例如: 當寶寶正專注於移動中的公車、花草樹木或人物時,我們如果要提醒寶寶收回專注力時,就必須要引導孩子向他所專注的事物說拜拜、再見,做有意識的道別,這才能讓寶寶充份感受與習慣所有人事物都有離開的時侯,不屬於我們的就該留在原處,也可以讓寶寶不因為突然抽離仍在專注的心而難過。
 
 
二. 1歲前就要開始學習收拾玩具
首先,需要媽媽們先冷靜,別急著把玩具收拾好。1歲前的孩子手眼協調仍處在練習階段,必須將收拾玩具變成一種互動遊戲。例如: 讓孩子拾起能抓握的軟質或布類玩具,丟拋至收納櫃或指定的空間內,不僅加強小手的抓握能力也可以練習裡面與外面的空間概念,當然丟拋的距離可依孩子的能力略為調整。這階段的寶寶非常喜愛丟拋物品,因為寶寶正在學習觀察物品落下的方式與聲響,這些探索讓寶寶樂此不疲,同時也訓練寶寶收拾玩具的小小責任感,因為邊玩邊收拾更能啟發孩子的興趣,媽媽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 依照不同階段,玩具也要有進階式的收拾法
當孩子慢慢長大已能將玩具收拾至同一空間後,就要開始增加一點變化來加強孩子的認知,帶孩子認識分類也學習到各種不同生活認知的技巧。例如: 按顏色做區分收拾玩具、書本類與玩具不同大小形狀的區隔收納,接著可以設定在固定熟悉情境時態下,養成自動自發收拾玩具的好習慣(例如: 每日睡覺前、出門前...等,這都是孩子能清楚明白的熟悉情境)。
 
 
四. 玩具壞了請不要任意丟棄
除非玩具損壞至無法補救的情況才能適情況丟棄,這是原則!孩子玩具玩久了,難免會有些物品及小零件脫落或是裂開,這些都是可以想辦法修補的。請記得帶著孩子一起「想辦法」處理損壞的玩具,千萬別默默地養成壞了即丟的浪費行為,孩子永遠也不懂得珍惜與愛護。在想辦法修補的過程中帶領孩子認識材質的分辨與屬性,例如: 金屬、塑材、鐵,陶瓷...等。這時你一定還會發現孩子觀察的細微度比大人們還要細膩。
 
 
 
五. 延長玩具的新鮮賞玩期,激發更多創新玩法
玩具是每個孩子的啟蒙老師,透過玩具孩子能感受新奇的世界,所以「玩具」很重要,父母更應該適時地幫孩子添購新玩具。玩具對於每個年齡層的孩子需求度也全然不同,該如何挑選呢?真的每一種都一定要買回來才能刺激孩子的感官嗎?其實不盡然,因為同一件玩具可以有多種玩法,也可搭配其它玩具或生活物品玩出新花樣,讓玩法充滿驚喜、千變萬化,不要只有一成不變的玩法。例如: 繪本的每一頁都能是與孩子互動時的不同場景、積木可以是貨幣、水果、石頭,玩具車可以是拼圖的一部份,軌道可以是蓋房子的建材...等,發揮創意讓玩具變變變,還可以再串連成一個動態的遊戲...等,如此更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孩子當然就不會輕易放棄或是只有三分鐘熱度。
 
 
 
六. 父母對於「想要與需要」的立場要一致,更要做給孩子看
孩子的學習行為來自於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而不是父母說了算。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有情緒和慾望,如果父母無法做好讓孩子分辨「想要與需要」的差別,只會要求孩子壓抑,沒有溝通抒發的管道,越壓抑的結果可能產生反彈的負面效應,所以我們絕對需要有效的溝通方法,讓孩子學習如何自我調適並理解買玩具的動機。
 
 
 
七. 多帶孩子出門並事先告知當日可預知的情況,練習突發狀況的應對
通常父母會害怕孩子靠近玲瑯滿目的玩具區,為了怕孩子被玩具吸引就強行拉開避免不必要的哭鬧,這是一種消極逃避卻常被使用的方法,這不僅無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倒是放大了孩子想要的慾望。建議父母可以在外出前就先告知孩子當日安排的流程與路線,別忘了要多說幾遍來加深孩子的記憶並讓孩子有充份的心理準備來應付當日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八. 請帶著孩子一起購買生活日常用品,別禁止孩子觀賞想要看的玩具,請耐心等待
出門採買別嫌孩子麻煩,請帶著孩子一起享受購物的樂趣,除非趕時間否則請放慢購物的速度,帶著孩子認識什麼是真正需要購買的必需品及其價格,並告知哪些是想要,但不表示一定要買的物品,也別忘了要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是什麼?這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想要與需要」的差別,也慢慢地奠定存錢不易需好好理財的觀念。在賣場或百貨公司裡經過了玩具區也別刻意避開,請陪著孩子讓他的好奇心帶領我們一起了解他的想法與動機,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明玩具的玩法與功能,試著與孩子討論對於玩具的需求是什麼?請記得一定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孩子就不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執意要買玩具,也不會發生買回家過沒幾天就不再有興趣的情形發生。
 
 
 
九. 孩子仍然哭鬧,請不要立刻帶離現場
經過一番解釋後,如果孩子仍然有哭鬧的行為,也請父母不要急著立刻帶孩子離開,蹲下身來安撫孩子告訴他關於你的想法與立場再慢慢地帶離現場,待孩子情緒穩定並進行溝通至確認孩子明白後,此時不妨再帶著孩子回到玩具區繼續觀賞,讓孩子學習自我調整情緒也讓他加深對此事件的處理態度,孩子的自我管理也就會越來越成熟。
 
 
好幾次棉花糖在玩具區裡逛了超過一個小時,我們耐心地陪著他看想要的玩具並解說,滿足了他的好奇心,最後他能主動思考那些玩具並不是一定要買回家的,也能了解「我想要,但不需要」的道理。雖然要花點時間,不過能讓孩子學會主動辨別、反省思考,每一次的漫長等待都非常值得!
 
 

十. 只在特定節日或特殊情況買玩具,不讓孩子混淆可隨時買玩具並依孩子成長需求,設置不同玩具收納的空間櫃

讓3-5歲的孩子了解家裡不能隨意丟擲放置玩具,建議可選擇抽屜式或門開式的玩具收納櫃,利用孩子看得見的可用剩餘空間,讓孩子明白買玩具必須維持一出一進的原則,否則沒有適當空間可擺放玩具。重覆練習能讓孩子學習如何做好收納,也能為新舊玩具做好適當規劃。父母更可以適時地引導孩子捐出完好無損的二手玩具給需要的小朋友,這對孩子而言都是很棒的快樂分享。

 

何時買玩具的時機點也是很重要的關鍵,盡可能不要經常性地買玩具送孩子,避免孩子對於所有事情的新鮮感顯得太快冷卻而影響日後的學習熱誠。買玩具也盡可能選擇在某個特定的節日購買,讓孩子學習等待,孩子就能充份了解每次收到玩具背後的重要意義,也會非常珍惜得來不易的禮物並好好收藏著。

 

 

控制買玩具的慾望並非一、二次就可以讓年紀小的孩子明白理解的,往往要經過許多次哭天喊地、天翻地覆的實境練習,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慢慢內化成生活學習的一部份。我們應該試著多理解孩子,不要拒絕孩子學習的機會與犯錯的權利。「買玩具是一種哲學」也是一門重要的教養,教會孩子控管自己的情緒和慾望比「買或不買」還來得重要。如果不珍惜每一次孩子可以練習的機會,即使將來再富有也不會懂得如何珍惜。

 

 

 

 

 

 

Vivienne誠摯地邀請您加入粉絲團,記得給我鼓勵,也讓我們一起分享感動與快樂!

  Vivienne暖暖晴天愛上棉花糖

 

Vivienne的專欄~歡迎您分享與點閱,如果您喜歡也請給我一個鼓勵哦! 

 

轉載轉貼Vivienne的圖文及食譜作法時,請註明文章出處~謝謝您

 

 
 
 

 
 
arrow
arrow

    棉花糖的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