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人、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麼?成為一個「好人」,是自我期許也是教養孩子的最終目標之一(嗎)?!


可是「好人、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人、好孩子」?


我們總是教育孩子要成為一個「好人」,灌輸孩子「所謂好人」應該要有的形象,可是「成為好人」對孩子而言是抽象的甚至非常遙遠,孩子心中完美的好人形象都是父母教的,孩子只是照著父母擬定的「好人自我檢視卡」上面列的選項來勾選自己的達成率同時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


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好人、好孩子」是一件非常有壓力的事,這代表著不容許有錯,更不能犯錯,帶著這些所謂的好人包袱,即使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互相違背時,就必須用「謊言」或是更多的謊言來彌補好人不應該要有的缺陷,然而心中也為此懊悔自責,默默扛著這燙手沉重的秘密不敢告訴任何人,因為深怕好人形象就此毀滅。


人不可能從不犯錯,為了維護別人眼中的好人形象,努力不犯錯,即使犯了錯也極力掩飾,或者活在謊言中自我感覺良好的活著,享受成為好人的扭曲榮耀,最後無法跳脫好人的形象讓自我行為越來越不真實。


父母期許孩子努力做個好人,無形中增加孩子對自己的不信任感,在團體中為了成為好人中的榜首得到更多讚賞,可能製造話題塑造完美形象,即便知道不屬實也因背負著好人包袱而將過錯推卸他人,甚至淪為不實散播的加害者。


孩子慢慢長大,面對外界的誘惑只會越來越多,標準也越來越複雜,除了家庭裡的家人、學校的師長外,將來還有更多的人事物要面對,如果一昩的要求孩子成為好人,孩子只會專注在「成為好人」並維護其實很表面的形象。


孩子最應該要有的態度是對自己負責,我們不應該將「成為好人」的壓力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害怕犯錯孩子就不敢承擔自己的錯誤,也拒絕嘗試任何創新的事,只做安全也確定的事,希望孩子不一樣就要改變孩子的思維,別讓孩子困在父母給的框框裡不能真正地呼吸。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擁有自主權勇於表達想法,父母從旁協助給予建議與正確教導,引導孩子做真實的自己不刻意閃避負面的自己,因為犯錯才能更了解自己,也學習如何應變與真正的改進缺失,而不是偽裝成大人心目中的好人,總為了藏匿過錯而不斷地說謊。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請先傾聽孩子心裡真正想說的話並給予尊重,孩子有了父母給的信任才有自信面對自己的過錯,也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勇於承擔後果更不害怕面對挫敗!


孩子不違背心意了解真正的自己,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製造「謊言」就不再有動機了,身為教育者與父母,要讓孩子從經驗裡學習負責的態度,正確態度累積孩子的正能量,要成為什麼人、該做什麼事,這些答案在孩子心中會越來越清晰的。


孩子就該是有孩子真實的樣子,別讓孩子在好人迷宮裡迷失了真正的自己,不在無形中教導孩子用謊言維護別人眼中的好人、好小孩形象,那麼,請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愛與陪伴,請用心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非常歡迎您加入《Vivienne暖暖晴天愛上棉花糖》粉絲專頁與我分享親子間的感動與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棉花糖的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