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creenshot_20200526-152350_Gmail.jpg

 

學習的捷徑是什麼?

 

會考指考與大大小小的考試結束該找誰秋後算帳?

  

 

大型考試的前後,總會收到不少家長的抱怨和擔憂,擔心孩子考不好或是抱怨孩子不用功....等來自於父母的種種不安,有些家長的壓力就像是天快要掉下來那樣巨大。

  

昨日「會考」終於結束,幾家歡喜幾家愁也反應在家長和考生的臉上,每次總能在考場外看見每個踏出的步伐是輕盈還是沉重。我相信家長的壓力絕對不小於應考的孩子,但考試是現實的,成績確實能反應出「準備過程」裡需檢視的狀況是什麼?

  

「煩耶!我都準備那麼認真了,假日也沒有出去,還考那麼差,真的很討厭!」

  

「你們不要一直唸好不好,考不好我也很煩,我真的很努力了,你們還想怎樣?」

  

「花那麼多錢讓你去補習,結果你考這什麼成績?浪費錢!早知道就......」

  

「沒關係,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過程有認真準備就好了。」

  

「別氣餒,加油!考不好,我們從明天起重新衝刺,一定會好的!」  

  

聽完以上的對話,每一次都感到相當奈,總覺得「考試」似乎是破壞親子關係的殺手。每個家長面對孩子考試的感受不同,有的會安排不只一種加強方式,有的擔心孩子壓力大而不斷的安撫和加油打氣;但孩子的感受也不同,面對家長的各種關懷也會有情緒和壓力產生,於是就出現了那些著急的情緒對話。

  

朋友的孩子適逢會考,在會考之前朋友「如」很擔心孩子會考不好,但孩子又講不得,做媽媽的,很擔心管太多會讓孩子無心學習而把會考考差;另一朋友「慧」說她的孩子天天補習,段考的成績卻還是很差,二位朋友都為此感到擔憂。

  

家長的來信也和我朋友的情況差不多,我完全感受到父母的不安也被父母的用心感動。可是考試不是父母的,只有父母著急是沒有用的,一邊著急地向前推;另一邊則是找不到方向,這樣的幫助可能只是越幫越忙,而孩子也因為履履挫敗而放棄學習。

  

因為和朋友的孩子們認識,於是和孩子們稍微聊了一下。也和來信的家長們詢問孩子平時在家、在校的學習狀況,想理解和關心他們的學習狀況是否遇到困難,是否需要協助或是資源?

  

沒想到卻得到了讓我很意外的答案,大部份的孩子都是積極的,也知道要考試了,會安排規劃自己的時間,這樣不是很好嗎?學習不用三催四請,這實在讓父母感到非常欣慰,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其實不難發現,孩子們的積極都是在「考前」1~3週和「考壞後」1~2週這二個週期,其餘時間除了上學寫功課,並沒有安排持續複習的時間。

  

這和最近兒子發生的狀況很類似。兒子的數學一直是他覺得困難的一門科目,升上小二後的題型變得更加複雜,兒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他也有心要把數學學好,而且相當積極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我們看在眼裡很是感動。

  

不過考試成績卻仍然沒有達到兒子心目中的目標,他氣自己就是學不好,也認為數學就是他永遠學不會的科目,看著他努力卻又失敗了,身為父母的我們怎會不心疼呢?

  

但這個學習的過程,媽媽我是全放在心裡默默觀察,所以我知道原因為何。於是我將問題慢慢分析給兒子聽,讓孩子更加清楚自己的盲點在哪裡。

  

上課專心,寫功課也專心,考試前也有認真複習,的確值得鼓勵,但是只有考試前一週加強,效果怎麼會好呢?考前一週除了複習也有新的課程要學,蠟燭二頭燒的急迫讓新學習到的和已學過的全攪在一起,混亂不明自然無法讓學習有效率,反而讓學習這件事變得很厭煩。

  

兒子的情況和國中的哥哥姐姐們是不是很類似呢?其實這不是孩子懶惰或是沒有上進心,而是孩子尚未養成健康穩定的學習習慣。千萬別急著責備,因為就連我們大人也未必有這樣的習慣和持續的動力。

  

協助孩子發現問題,學習才能有最好的表現,以下幾點是學習的養成練習,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學習:

 

  

完全理解

讀著文字與生硬的課文與習題是靜默的,如何讓學習活起來,靠得不是死背和壓縮時間。學習最重要的是理解和練習,文本與題型不是唸過、看過就好,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能夠理解和延伸,讓吸收的知識更加寬廣,而需要記憶的也不能只是死背,要有邏輯地去背誦,或是融入日常生活裡,讓學習的內容更有意義。

  

管理慾望

每個人都有慾望,不是只有孩子拿捏不好界線,適當的休閒娛樂也是調劑身心很重要的精神糧食,從日常生活練習,做好學習和療癒身心的管理,學習才會更有效率,也能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運用

學習不能缺少的—重複與練習,少了重複練習就無法熟練,斷斷續續的練習只會讓理解的部份變得空洞,無法連貫,基本功不札實,學習效果就會時好時壞,切記每天都一定要安排自主複習的時間,時間避免冗長,依照每個孩子的作息與個性做有效率的調整即可。

 

數位學習

孩子和我們身在數位時代,很多問題不再像以前只有單一解答,很多資源都在課本、學校之外,多閱讀、多認識新的知識,讓學習學無止盡。(例如這次大家議論紛紛的會考題:海豹抱著海龜。)

  

自我評估

學習遇到困難很正常,不用怕丟臉,練習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如果方法錯誤重新再來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習到學習要領,做適當的自我評估和練習考前準備,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應考策略。

  

尋求資源

很多家長在孩子升上國高中後無法輔導孩子的課業,會不斷催促和叮嚀孩子,但這非但幫不了孩子,反而讓孩子認為父母的關懷,其實是威脅和壓力。如果孩子有課業上的困難是父母無法介入協助的,請陪伴孩子一起主動尋求資源和幫助才是真正提升學習動力的方法。

  

學習捷徑

學習和人生一樣沒有任何捷徑,找出問題的所在,一步一步拆解那些卡住的困難,保持持續並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剛開始練習時一定難熬,如果感到痛苦或是想放棄,恭喜你已往對的方向前進了。

  

理解孩子

學習真的一點也不簡單,我們都是學習的過來人,所以更要能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難,而不是否定孩子的努力。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感受也不一樣。

  

學習本身就不親切也難親近,有的孩子會因為避免失敗而逃避,也有孩子對自己很嚴格,總是想挑選最好最厲害的方法,於是一直等待著,尋找著,結果卻什麼也做不好。

  

神奇的一小步

很多人都會以大目標、大範圍做為進步或達標的最終計劃,但是往往把目標放得越高,失落就越大,最後對自己的挫敗感到無能為力,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試著將目標依照自己的能力細微分段依序達成,獲得的成就感遠大於只求最高分的目標,而學習的動力也會在每一次的小進步中慢慢提升。

  

請和自己比就好

父母總是忍不住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其用意也是希望孩子好,為人父母一定懂,但是我們需要去檢視自己是不是對於失敗無法接受,所以將這些複雜的情緒全部轉嫁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不夠好呢?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環境狀況不同,用分數來評斷孩子的努力實在有失公允也難叫人心服口服。

  

另外,在意自己表現,嚴格要求自我的孩子,也會忍不住在心裡默默地和別人比較,但是越比就越在意也越失落,長期下來心裡累積的壓力和焦慮已形成另一種氣憤和不安,總覺得比不上別人,生氣自己無用。

  

親愛的孩子,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永遠都是最好的,不需要和任何人比,和自己比的進步,那份感動才是最真實的快樂。

  

 

  

  

請允許孩子對自己負責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看見考不好,做不好的自己,孩子也不會故意這麼做,如何讓學習有溫度,需要的是父母溫柔有意識的陪伴和引導,碎念和否定是壓垮孩子學習的最後一根稻草。

  

考完了,記得別秋後算帳,不論成績為何都是孩子辛苦努力後的結果,也值得鼓勵。考壞了是事實,就讓孩子誠實的去面對,好好的難過、療傷,千萬別告訴他「考不好也沒關係,結果不重要,是考題太難的關係」。

  

每個孩子適應的時間和療癒方式不同,在合理且尊重他人的界線裡,允許孩子療傷,讓孩子在這過程裡分析、檢視自己。(如果孩子過了很長的時間仍然無法將心裡的不舒服緩和下來,父母也要陪伴孩子尋求協助,別覺得這只是小事,或是認為孩子的受挫力太低而責罵,每個人的感受本來就不相同,父母的感受不等於孩子的感受。)

  

面對自己的挫敗,練習看見自己的困難,找出真正的問題並循序漸進的為自己做準備,用寬廣的心去學習,也是對自己負責的成長表現。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收聽喔~ https://reurl.cc/d5p5ak


 



《微與孩子們的日常》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Z7y58Q

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GVk88v

IG帳號請搜尋:@nurullovesnu  
  
《微慢式教養》新書訂購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24ZRLm

 

《在微慢裡找回所有溫柔》社團:https://reurl.cc/avXv4D
  
 

謝謝大家的支持,歡迎訂閱、追蹤與分享。
  

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謝謝你們也請繼續支持喔!

 

 

 

 

 

 

 

 

 

Photo by Annie Spratt

  

  

 

  

  


 

 

 

arrow
arrow

    棉花糖的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